宏村位于黄山的西南麓、黟县县城西南11公里处,原是古代黟县赴京通商的必经之处。整个村落占地约28公顷,其中被界定为古村落范围的面积有19.11公顷。
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(约公元1131-1162年),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。宏村最早称为“弘村”,据《汪氏族谱》记载,当时因“扩而成太乙象,故而美曰弘村”,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。
宏村是以汪氏家族为主聚居的村落。汪氏是中原望族,自汉末南迁,其后裔遍布江南各地。宏村汪氏祖籍金陵,约在南宋时迁居到徽州,是为宏村始祖。
宏村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,故被人们称为“牛形村”。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“牛头”,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的“头角”,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是“牛身”,碧波荡漾的塘湖为“牛胃”和“牛肚”,穿堂绕屋,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“牛肠”,村边的四座木桥为“牛腿”,宏村就似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,稻田连绵的山冈之中。
宏村距西递仅有18公里,气候大致相同。
民居群,特别是精雕细镂、飞金重彩的被誉为“民间故宫”的承志堂、敬修堂和气度恢宏、西朴宽敞的东贤堂、三立堂等,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,巷门幽深,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,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,百年牡丹,森严的叙仁堂、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“以文家塾”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,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,真可谓是步步入景,处处堪画,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。至清代宏村已是“烟火千家,栋宇鳞次,森然一大都会矣”,至今仍为宏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。至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
宏村有着类似方格网的街巷系统,用花冈石铺地,穿过家家户户的人工水系形成独特的水街巷空间。在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“牛心”——月沼为中心,周边围以住宅和祠堂,内聚性很强。村落里现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158幢,其中的137幢保存完整。清民居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,合理的功能布局,典雅的建筑造型,而且与大自然紧密相融,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,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,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之一。
村中民居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,形成村落特有的“宅园”、“水院”,使宏村的民居建筑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。宏村是徽州传统地域文化、建筑技术、景观设计的杰出代表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,是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的真实见证。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私塾六所,称“倚湖六院”,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,以育人才之用。清嘉庆十九年(公元1814年),六院合并重建,取名为“以文家塾”,又名“南湖书院”。书院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,建筑高大宏伟,庄严宽敞,为徽州古书院代表建筑之一。
乐叙堂:又名众家厅,是宏村的汪氏宗祠,位于村中月塘北畔正中,与月塘同建于明永乐年间,历来是汪氏族人祭祖和庆典聚会的场所。乐叙堂由门楼、大厅、祀堂三部分组成。后进正堂原有楼,大门砖雕贴墙牌坊雕饰得异常精美。
南湖:位于宏村正南方,始建于明万历年间(公元1607年),是占地面积为两万倾的人工湖。湖面呈大“弓”形,弓背部湖堤分上下两层,上层宽约数丈,用石板、卵石铺地,下层种植有杨柳树;弓弦部建有南湖书院、清余味书屋及鳞次栉比的古民居。
月沼:月沼建筑的可考历史有五六百年之久。原先这里是一眼活泉水,四季泉涌不息,至今人们在此可见到塘中鸭戏清波,空中微风轻拂,炊烟缭绕的情景。
承志堂: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座落于水圳中段,始建于清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,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。承志堂气势恢宏,布局合理结构完美,设施齐全、制作精良。全屋共有7个楼层,9个天井,大小房间60余间,132根木柱。全宅以砖木结构为主,饰以极为精致的三雕(石、砖、木)物件,是皖南古民居的经典之作。
乐贤堂: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地处宏村正街,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(公元1699年),占地411平方米,建筑面积958平方米,是宏村清初汪氏后裔所建的“三大堂屋”之一(另二幢为三立堂、宝贻堂)。
德义堂: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(公元1815年),占地仅220平方米,建筑面积144平方米。在不大的空间里,施以园林式建筑布局,小至盆景,大至果木,一一铺设,可谓一绝。
碧园:碧园水榭宅在宏村水圳头附近,始建于明末,后被毁,重建于清道光十五年(公元1825年),占地278平方米,建筑面积256平方米,是宏村清代庭院水榭民居的代表建筑之一。
奇墅湖:位于宏村东南。沿宏东村口土路而行,碧水蜿蜒于右,植被颜色纷呈,步行半小时后水面豁然开阔,这便是奇墅湖,现在是东方红水库的一部分。
木坑:位于深山之中,距宏村仅5公里,但全是山路,车只能开到离村子1.5公里的地方。木坑是一片茫茫竹海,所以又被称做“木坑竹海”。竹林深处有一片民居,建筑风格与一般的徽派民居截然不同。
|